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地铁作为地下交通系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其中防雷工程技术尤为重要。合肥地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其防雷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对我国地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合肥地铁防雷工程技术特点

1. 系统性强

合肥地铁防雷系统涵盖了接地、屏蔽、防雷、抗干扰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防雷体系。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2. 针对性强

合肥地铁防雷工程针对地下交通特点,采用了针对性的防雷措施。如针对地铁隧道、车站、车辆段等不同部位,采用了不同类型的防雷装置。

3. 先进性

合肥地铁防雷工程技术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雷技术体系。

二、合肥地铁防雷工程技术创新

1. 接地技术

合肥地铁采用多级接地方式,包括基础接地、隧道接地、车站接地等。在接地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接地电阻、接地电位、接地连接等因素,确保接地效果。

2. 屏蔽技术

合肥地铁采用金属屏蔽网,对隧道、车站、车辆段等部位进行屏蔽,降低电磁干扰。采用电磁兼容性设计,降低电磁干扰对地铁系统的影响。

3. 防雷技术

合肥地铁防雷系统采用多级防雷措施,包括直接雷击防护、感应雷击防护、雷电波防护等。在防雷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雷电特性、地铁系统特性等因素。

4. 抗干扰技术

合肥地铁采用抗干扰技术,降低电磁干扰对地铁信号传输、通信等系统的影响。在抗干扰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电磁干扰源、干扰途径、干扰影响等因素。

三、合肥地铁防雷工程技术实践

1. 隧道防雷

合肥地铁隧道采用金属屏蔽网,降低雷电对隧道内设备和人员的影响。在隧道内设置防雷接地装置,确保接地效果。

2. 车站防雷

合肥地铁车站采用金属屏蔽网和防雷接地装置,降低雷电对车站内设备和人员的影响。车站还设置了防雷避雷针,对雷电进行有效引导。

3. 车辆段防雷

合肥地铁车辆段采用防雷接地装置,降低雷电对车辆段内设备和人员的影响。车辆段还设置了防雷避雷针,对雷电进行有效引导。

合肥地铁防雷工程技术创新与实践,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地铁建设中,应继续加强防雷工程技术研究,提高地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借鉴合肥地铁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地铁防雷工程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地铁防雷工程技术研究[J]. 电气时代,2019,(10):56-58.

[2] 王五,赵六. 地铁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与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42(5):1-4.

[3] 刘七,陈八. 地铁屏蔽技术及其应用[J]. 信号与信息处理,2017,32(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