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是指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焊接、切割、打磨等操作。由于动火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动火作业工程技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对保障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火作业工程技术措施概述
1. 严格审批制度
动火作业前,需向相关部门申报,经审批后方可进行。审批内容包括:作业地点、时间、人员、设备、材料、安全措施等。
2. 作业现场安全措施
(1)切断作业现场与周围环境的火源,如清除周围易燃物、关闭电气设备等。
(2)设置安全警戒线,确保作业区域安全。
(3)配备灭火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4)加强现场通风,降低易燃气体浓度。
3. 作业人员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动火作业安全知识。
(2)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火服等。
(3)作业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4. 技术措施
(1)选用合适的焊接、切割设备,降低火灾爆炸风险。
(2)采用先进的焊接、切割技术,如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切割等,提高作业效率,降低风险。
(3)加强作业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二、案例分析
某钢铁厂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由于动火作业操作不规范,导致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对该厂动火作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作业审批不严格,未按规定进行审批。
2. 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未设置安全警戒线,未配备灭火器材。
3. 作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操作不规范。
4. 作业现场未加强通风,易燃气体浓度过高。
针对以上问题,该厂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确保作业安全。
2.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设置安全警戒线,配备灭火器材。
3. 对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加强作业现场通风,降低易燃气体浓度。
动火作业工程技术措施是保障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通过严格审批制度、加强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动火作业风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