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工程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工程技术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环节,焊接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焊接技巧的角度,探讨工程技术实习中的焊接要点,以期为广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1. 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材料的选择应依据焊接对象、焊接方法、焊接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如碳钢、不锈钢、铝等不同材质的焊接材料,其性能和焊接工艺存在较大差异。
2. 焊接设备调试:在焊接前,应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焊接参数符合焊接要求。如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的调整。
3. 焊接场地准备:确保焊接场地整洁、干燥、无尘,以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飞溅和氧化。
二、焊接过程中的技巧
1. 焊接姿势:保持正确的焊接姿势,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一般采用站立或蹲坐姿势,保持身体稳定,双手握住焊枪,手臂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2. 焊接速度:焊接速度应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进行调整。过快或过慢的焊接速度都会影响焊接质量。一般而言,焊接速度应适中,保持均匀。
3. 焊接角度:焊接角度是指焊条与焊接件之间的夹角。合理的焊接角度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如对接焊接,焊条与焊接件之间的夹角一般为10°~15°;角焊接,焊条与焊接件之间的夹角一般为70°~80°。
4. 焊接电流:焊接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焊接电流过大,易造成咬边、烧穿;焊接电流过小,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焊接电流的选择应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厚度确定。
5. 焊接保护:焊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焊接保护措施,如使用气体保护、焊剂保护等,以防止焊接件氧化、污染。
三、焊接后的处理
1. 焊缝检查:焊接完成后,应及时检查焊缝,确保焊接质量。如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
2. 焊缝清理:对焊缝进行清理,去除焊渣、飞溅等杂质,以提高焊接质量。
3. 焊缝热处理: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要求,对焊缝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
焊接技巧是工程技术实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焊接技巧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认真学习、实践,不断提高焊接技能。焊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明.焊接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 王国栋.焊接工艺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李永平.焊接工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