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革废水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制革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若不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研究制革废水治理工程技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对于促进皮革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革废水污染特点及治理难点

1. 污染特点

制革废水主要来源于浸酸、脱毛、鞣制、染色等工艺,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悬浮物包括皮屑、纤维等,重金属主要指铬、铜、锌等。

2. 治理难点

(1)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

(2)重金属离子难以去除;

(3)处理成本高,运行管理复杂;

(4)传统处理技术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二、制革废水治理工程技术创新

1. 物化处理技术

(1)絮凝沉淀法:通过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形成絮体,便于后续处理。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2)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实现净化。

2. 生物处理技术

(1)好氧生物处理: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2)厌氧生物处理: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如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膨胀床)等。

3. 膜分离技术

(1)微滤:利用微滤膜截留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2)纳滤:在纳滤膜的作用下,部分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被截留,实现废水净化。

(3)反渗透:通过反渗透膜,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去除,实现水的回收和再利用。

4. 焚烧法

对于高浓度有机物废水,可采用焚烧法进行处理。焚烧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三、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建议

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治理效率

(1)优化工艺流程,降低处理成本;

(2)开发新型材料,提高吸附剂和催化剂的效率;

(3)研究新型生物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果。

2.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发展

(1)完善环保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2)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制革废水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3)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制革废水治理工程技术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加强政策引导,有望实现制革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我国皮革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