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施韡教授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从施韡教授的教育理念、科研成就、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其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的贡献。
一、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施韡教授一直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此,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支撑”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科研成就:瞄准前沿,助力产业升级
施韡教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还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科研过程中,施韡教授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关注前沿技术。他曾说:“科研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为产业升级贡献力量。”这一理念使他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三、人才培养:注重实践,培养创新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施韡教授坚持“以实践为本,以创新为魂”的教育理念。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此,他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施韡教授的引领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就业等全方位的实践机会。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施韡教授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卓越的科研成就和人才培养成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实践证明,现代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瞄准前沿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继续秉承施韡教授的教育理念,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38-42.
[2] 李晓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