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能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摇篮。本文将从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探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如何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

一、办学特色:打造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学校以工程教育为特色,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1. 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工学结合: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多学科融合:学校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

1.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融入企业文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将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个性化培养:学校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提供多元化的培养路径,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实现全面发展。

三、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产业发展

1. 研发成果转化:学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

2.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学校紧密关注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3.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摇篮,始终坚持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引用权威资料:

1. 李克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5年。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

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