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一所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的著名高等学府,自1903年建校以来,历经百年风雨,始终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本文将围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展现这所百年学府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沿革
1. 创建初期(1903-1948):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抚顺工科学校,1903年由清政府创办。历经多次更名和迁徙,1948年正式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学院。
2. 发展壮大(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53年,学校更名为抚顺煤矿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5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辽宁煤矿学院。1978年,学校再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学院。
3. 腾飞跨越(1979-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抓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03年,学校成功晋升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二、学科建设
1. 学科门类齐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设有21个学院,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2. 重点学科突出: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3. 科研实力雄厚: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三、人才培养
1. 坚持立德树人: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2. 实践教育特色鲜明: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 毕业生就业率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许多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这所百年学府,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