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名阜新矿业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70多年来,该校秉持“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学校历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展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魅力。
一、学校历史
1. 创立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培养矿业人才,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创办一所矿业学院。阜新矿业学院应运而生。
2. 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1949-1952年):学校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培养了一批急需的矿业人才。
(2)发展壮大(1952-1978年):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开设了多个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矿业人才。
(3)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学校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知名的矿业高等学府。
二、学科特色
1. 矿业特色鲜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矿业为特色,形成了以矿业工程为主干,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设有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工程等2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矿业领域的主要学科。
2. 科研实力雄厚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学校设有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学科,为我国矿业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人才培养
1. 坚持立德树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强化实践能力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实训等环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3. 拓宽国际视野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通过交换生、短期访学等方式,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历经70余年的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我国矿业领域的一所重要高等学府。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为我国矿业事业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