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背景下,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应运而生,成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教育摇篮。本文将从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校园文化等方面,全面展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的魅力。
一、历史沿革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吉林工学院师范部。2000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学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师、教师等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教育教学
1. 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20多个专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双一流”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4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超过60%。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3. 强化实践教学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机会。
三、科研创新
1.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学校注重科研团队建设,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涉及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领域。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
2. 深化产学研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获得丰硕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获得国家专利多项,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校园文化
1. 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定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文化节、体育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
3.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定期举办讲座、论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教育摇篮,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工程师队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