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一所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这其中,刘佼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人才培养则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因此,高校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刘佼教授指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强化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4. 国际化视野: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下模式:

1. 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创新能力。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专家、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4. 国际化教育: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

三、刘佼教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

刘佼教授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优秀代表,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强调:

1.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

2. 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融入企业文化:与企业合作,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4. 培养团队精神: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刘佼教授等优秀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面对未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继续深化改革,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9-11(1).

[2] 刘佼.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6(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