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乃至全国,有一所低调而实力雄厚的学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这所始建于1949年的高等学府,历经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在这片沃土上,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这里汲取知识,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历史底蕴:传承红色基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工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高等学府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煤炭、电力、建材、地质等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师生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又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被誉为“煤炭工业人才的摇篮”。

二、学科建设:打造特色优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工为主,形成了以煤炭、地质、矿业、土木、机械、电气等学科为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

学校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技术转化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学校在煤炭资源勘探、矿井安全监测、环保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人才培养:培养栋梁之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设有40多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设有多个实验室、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社会服务:助力地方发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始终坚持“立足辽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方向,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例如,学校在节能减排、环保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师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贡献力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这所低调而实力雄厚的学府,在新时代征程中将继续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